首页 >> 冲浪浴缸

专家世界工业体系的真正方向是去信息化水源热泵

奥特机械网 2022-06-30 13:15:07

专家:世界工业体系的真正方向是去信息化

世界工业的新高潮正在到来,工业人,而不是经济人,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心舞台。

世界工业体系的框架也在重新上路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工业体系对科学的基本原则熟视无睹,一切以所谓的订单为中心,以成本控制代替工业对品质和性能的追求。产品的生命周期,一个继电器可以做到上亿次的使用,近乎终生可用,而一个智能单元的使用周期只有很短的时间,将一堆堆陈旧的单元封闭在所谓的模块内,模块化为代表的流行设计,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消费者的负担。

面对正在变化中的世界工业体系,我们需要建设新一代的认知与行动框架,这是不可能回避的。笔者认为,新的认知框架将是以工业哲学、工业科学和工业艺术为基础,融合其他人类的文明成就形成的。

笔者认为,对信息在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的不同认知,将是新工业体系认知与行动框架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。

人们往往将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列。信息化带给工业化巨大的前进动力,但是,信息化对人类工业体系的破坏性,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。

毫无疑问,今天的世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强烈地受到信息的影响。过去3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实上可以被认为是信息革命在中国的具体表现,13亿人口的国家,借助信息化应用的后发优势,取得了令全球惊诧的发展。

然而,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出现拐点。从宏观层面讲,当年英国得益于工业革命、蒸汽机成为日不落帝国;美国以福特汽车为代表,大规模的工业化造就了一个科技与工业的巨人;日本则借助半导体发展消费电子产品也取得了不俗的表现。遗憾的是,这些曾经助推经济飞跃的利器,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,成为导致经济波动的内在因素。微观上的企业表现,也同样如此。

我们需要检讨信息化新进程,以适应新的工业发展要求。

信息化从属于工业的整体框架之中,而不是与工业化相对等的逻辑关系中——这是我对工业化与信息化关系的基本认识。

我想以计时工业为例表达这样一个认知:信息化必须在已知的、明确的逻辑过程指导下进行运算,而工业化的前景,要求我们突破、超越已有的逻辑框架。

现存的人类考古发现都证明,传统的计时,不论其形态、工作原理,都是以速率为测量对象。比如沙漏、水车以及日晷,其差异就是以流沙的流速,还是以水流的流量甚至是以太阳的运行速度来比照。但是现代的计时体系,是以频率为基础的,不论是机械表还是后来兴起的晶体振荡的电子表。

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基本的结论,工业体系的变化是有其内在的范式转换要求的,比如计时工业从以速率为对象到以频率为基础。设想一下,如果以今天所谓信息化和工业化“两化融合”为指导,人们对计时工业的讨论可能就局限在利用各式各样的设计软件,来开发基于速率的计时产品,而不是集中精力来构想以频率为基础的新计时工业体系。对于后者,任何信息手段都是无能为力的,经过近二十年的工业实践,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是非线性的,可能在一个特定时期具有同向为正的收益,但更多的时候,两者不表现为关联性,甚至表现为互相破坏。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探讨。

笔者想罗列一些简单即可认知的信息化与工业体系矛盾性。比如,现在各种以软件形态存在的设计工具泛滥,将人类的构想能力压缩在计算能力所能达范围之内。以CAD/CAM(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)为代表的设计工具主导了工业的创新能力,将人类的知识进步转化为一个个不同的软件图标的点击,从芯片的设计,到太空装置的研发都是如此。表面上看,这是一种生产效率的提高,但这显然有一个被忽略的前提就是,这些设计的工作原理是局限在一个已知的框架之中的。

再比如,在工业装备领域,信息技术导致所谓的世界车间、世界办公室和世界设计研发机构在地理上的分离,参与不同环节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差异越来越大。

以所谓超临界、超超临界的汽轮机为例,加工叶片的材料是进口的,加工的技术来源是跨国公司供应的,加工的设备也是国际采购的,只投入操作设备的劳动力,就可以参与装备制造,这是一个工业怪圈。

事实上,这种分工方式本身就是双输,作为跨国公司,将制造过程外包,导致本国的就业危机必然引发社会不满,引发贸易纠纷和保护主义。而以低技术身份参与这一怪圈的企业,自身没有对技术体系的认识能力,通俗地说只有读图的水平,甚至对CNC(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)来讲,读图的能力都不需要,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给相应的加工设备。

其他的比如,信息化对世界差异性的巨大冲击、信息化在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垃圾化、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素质不断下降、信息技术的不确定性、信息技术造成的真假难辨现象,等等。

我个人认为,实现工业的整体技术体系跨越,存在一个突破性的方向。这就是,发展以构想为基础的“人—信息”的合作关系,简单讲,就是将微分的工作留给信息技术去实现,将积分的角色还原给有构想能力的人。

建立以构想为基础的新工业体系,前提是摆脱今天对信息技术本身的依赖,充分实现人类前所未有的构想能力。

最后还是以一个例子来丰富我们的思考。最近对钢铁工业众说纷纭,但有一个被社会忽略的事实是——世界工业对高性能钢产品的需求是巨大的,即使是中国市场自身每年也需要进口巨量的中高性能的钢产品,这一基本事实被湮没在所谓产能过剩的讨论中。

加快投资高性能的钢产品是当务之急,而高性能钢制品的技术、工艺又与原材料的制备、工艺创新和环保举措有机关联。这不是单纯信息化解决的问题,钢铁工业的本质是物理化学反应,只有在这方面有突破才能真正实现工业的进步。(作者系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、北京含弘天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。电子信箱:underooooo@gmail.com)

济南产前检查在什么医院比较好

济南哪家银屑病医院较好

男科疾病可分为几类

走路跟腱疼怎么回事

牛皮肤癣能吃增强免疫力的药

友情链接